当前位置:首页 > 生活常识 > 正文

3只红利ETF同日跌停 高溢价风险不可不防

  证券时报记者 吴琦

  ETF作为投资一揽子股票的基金,在市场表现平稳时出现涨跌停的现象较为罕见。12月27日,红利港股ETF、港股央企红利ETF、港股通红利低波ETF等3只基金全天处于跌停状态。当日,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微涨0.02%,3只ETF的表现与市场指数走势差异极大。

  分析背后原因,主要是资金参与热炒的3只ETF出现了大幅溢价,二级市场价格大幅偏离跟踪的指数。一旦溢价消失,ETF二级市场价格回归真实价值,就会产生价格异动。

  数据显示,近期每天均有超过20只基金发布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溢价风险提示。短期来看,ETF溢价过高,风险也随之上升,投资者需要警惕投资风险。

  3只ETF同日跌停

  12月26日,港股休市,A股市场港股红利相关的ETF场内交易活跃,大量买盘涌现,推高价格上涨。红利港股ETF、港股央企红利ETF、港股通红利低波ETF等3只基金涨幅最高,当日尾盘罕见被拉至涨停。同时,三只ETF的溢价率均升至10%以上。

  资金盲目买入ETF是港股红利相关ETF大涨的重要推手。近期,市场表现震荡,资金持续涌入高股息资产。除了直接买入A股高股息上市公司之外,一部分资金选择借道买入红利相关ETF布局高股息资产。因此,近期不少红利主题ETF规模持续大幅增长,部分ETF的规模屡屡刷新历史纪录。

  不过,不少港股红利主题ETF规模较小,市场流动性较差,如红利港股ETF此前每日成交额甚至不足千万元。当资金突然涌入这类规模迷你、流动性较差的ETF时,很容易引起价格大幅波动。此外,港股ETF自身拥有的T+0交易机制也加剧了价格波动。12月26日,红利港股ETF全天成交额达到了3.36亿元,换手率超过了420%。

  红利港股ETF、港股央企红利ETF、港股通红利低波ETF这3只基金12月26日盘后溢价率均超过了10%。3只ETF的基金管理人纷纷发布公告称,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明显高于基金份额参考净值,出现较大幅溢价,提示投资者注意溢价风险,投资者如果盲目投资,可能会遭受重大损失。为维护投资者利益,3只基金于12月27日开市起至当日10:30停牌。

  27日港股开盘,各大综合指数表现小幅震荡。港股红利相关指数也未出现大幅异动,叠加基金管理公司频繁的溢价风险提示,26日大涨的港股相关红利ETF价格在27日纷纷出现回调。红利港股ETF、港股央企红利ETF、港股通红利低波ETF这3只基金出现跌停,银行ETF优选、港股红利低波ETF分别下跌6.42%和3.56%,港股央企红利ETF和港股国企ETF跌幅均在2%以上。

  大部分港股相关红利ETF溢价大幅收敛,不过,红利港股ETF和港股央企红利ETF的溢价率仍在3%以上,存在回落风险。

  高溢价ETF密集预警

  今年,ETF迎来快速扩张,涌入ETF的资金越来越多。不过,各类ETF走势表现迥异,每当资金扎堆涌入绩优ETF时,时常会引发一部分ETF二级市场价格出现偏离。

  数据显示,12月27日,共有28只基金发布了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溢价风险提示。截至12月27日末,仍有19只ETF的溢价率超过4%。

  最新溢价率最高的是标普消费ETF,溢价率高达21.7%,其次是标普500ETF,溢价率为10.29%。标普消费ETF成立于2024年1月24日,成立至今回报达30.44%,该ETF自11月27日开始发布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溢价风险提示,至今已经连发23篇风险提示公告。

  由于外汇额度限制以及绩优业绩吸引资产配置,一些场内QDII基金长时间处于溢价状态,基金管理人不得不频频发布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溢价风险提示。

  今年以来,发布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溢价风险提示公告最多的基金是纳指科技ETF,该ETF是市场上较为稀缺布局美股科技股的指数基金,年内回报超过50%。或凭借优异业绩表现和产品稀缺性,涌入该ETF的资金较多,年内大多数时间处于溢价状态,今年已经发布了超过180条相关风险提示公告。

  由于国内居民不断丰富资产配置的多元性,加大提升海外资产配置比例。受制于外汇额度限制,当基金公司自身外汇额度用尽时,QDII基金普遍会暂停场外申购,投资者只能买入相关场内产品,如此也会造成场内基金净值超过对应的场外基金净值,推高基金的溢价率。因此,不少资金频繁参与买入场内ETF,甚至忽略溢价风险提示。

  另外,由于跨境交易存在时间差、汇率波动等原因,QDII基金的净值和交易价格也会存在差异,进而导致基金产品出现折价或溢价。

  谨防ETF溢价风险

  短期来看,部分ETF溢价过高,风险也随之上升,投资者需要警惕投资风险。

  场内基金的高溢价一般很难长期维持。一旦ETF跟踪的市场表现出现震荡,或者出现潜在表现更好标的,高溢价ETF的价格很快就会回归,出现溢价逐渐消失的现象。

  此前,资金持续追捧海外市场产品,如亚太精选ETF、纳指科技ETF的溢价曾经都一度超过20%。亚太精选ETF的高溢价持续时间较短,在溢价回落阶段,ETF二级市场价格短短数日回调超30%,不少高位买入的投资者被套在高位。尽管该ETF跟踪指数全年表现稳健,但是高位买入该ETF的投资者仍出现较大亏损。

  纳指科技ETF是今年市场关注度较高的产品,二级市场价格长期处于溢价状态,在今年6月创造了最高纪录。尽管纳指科技ETF跟踪的纳斯达克科技市值加权指数在近期站上历史最高点位,但是纳指科技ETF二级市场价格仍不及6月高点。可见,因为溢价的存在,ETF的二级市场价格走势与指数表现产生了较大偏离,对基金持有体验产生较大负面影响。

  不少业内人士都提示过,在场内交易ETF需要注意溢价,尤其是跨境类ETF,不鼓励短期炒作ETF。也有基金投资资深人士建议,大额资金在配置ETF时,应该考量ETF的规模以及流动性等因素,以免出现大额资金冲击ETF二级市场价格造成大幅波动的现象。证券时报记者还注意到,今年已经多次出现基金公司或者基金大V推荐产品引发ETF价格大幅异动的现象,值得警惕。

  在保护投资者利益以及提升投资者体验方面,无论是基金公司还是交易端的券商都有义务加大对异常交易的ETF进行风险提示。

有话要说...